用航天品质引领美好生活 康师傅入选民族品牌工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玉泉小学小学生激昂慷慨的朗诵声中,“航天精神中华行暨康师傅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启动仪式”于6月26日在北京举办。由康师傅携手新华社、中国航天事业共同举办的此次活动,开启了康师傅在国家品牌强国战略中的新征程,也为康师傅推动“航天精神中华行”航天科普公益活动的举办拉开了序幕,进一步加速了康师傅对接航天品质的进程,让消费者通过美味的航天模式不但能吃得饱,吃得好,更能吃得巧、吃得安心。
嘉宾畅谈“民族品牌、航天品质”
精英对话
用航天品质诠释民族品牌
此次活动中,无论是康师傅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还是航天精神中华行活动的正式启动,都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
航天科普已走在助力建设科技强国的路上。9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电子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张履谦表示,学习航天知识能够使我们增加科学常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科学的兴趣来提升自己。“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像早上初升的太阳,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在你们的身上,通过航天精神中国行,学习更多知识。”
发布会现场,围绕“民族品牌、航天品质”这一主题,来自航天、食品等多个领域的相关嘉宾和代表进行了一场极具建设意义的精彩对话。原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张玉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杨利伟、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北京空天探索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尚庆国、康师傅控股执行长韦俊贤、康师傅控股中央研究所所长陈应让,共同探索航天精神中华行的重大意义,如何在建设航天强国、品牌强国背景下,用航天品质赋予消费者更美好的生活。
杨利伟谈到:“空间站作为国家的空间试验平台,在设计与建设过程当中,我们的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就已经为下一步的科普预留了空间。我们希望给青少年朋友以及更多的人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让他们好的想法成为科学实验的一部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科技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储学军表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实施,彰显了新华社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对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重点将一些优质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宣扬出去,将中国民族品牌推向国际,并通过对中国文化、品牌内涵的宣传,使大众产生认同感,为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未来双方将从品牌故事、品牌推广、大型活动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赋能未来
看齐航天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从平凡个体的成长中见证光辉时代的发展,一组磅礴大气的启动视频,将现场的气氛瞬间点燃。“航天精神中华行暨康师傅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新华社、康师傅三方嘉宾代表上台签字留念,康师傅以杰出民族品牌代表和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身份,开始踏上梦想新征程。
在启动授旗仪式环节,当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齐国生将象征着航天科普教育使命的旗帜交予韦俊贤手中。由此,康师傅与中国航天合作的全国性科普公益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用航天标准对接食品安全系统管控任重道远,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需要带动整个三农产业链条,甚至有赖于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科学认知的共同提升,而航天科普展便是这样一个合适的面向大众的平台。同时,通过航天科普从娃娃抓起,从小提升科学素养、传承航天精神,也是康师傅作为民族品牌,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实践。”韦俊贤如是说。
多年以来,康师傅致力于弘扬中华饮食文化,通过好食材、好工艺、好味道,创造现代美好生活,为消费者带来幸福感。这个消费者熟悉和喜欢的品牌,更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让全世界爱上中国味道,这也是康师傅能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重要原因所在。
让技术成为美好生活的推动力,一直是康师傅的向往。从1992年康师傅第一包方便面问世至今,康师傅已走过了26年的征程。康师傅之所以得到消费者青睐,与其在食安建设、产品创新、国际策略合作方面始终如一的努力密不可分。26年来,康师傅坚持做好食安推动者(或倡导者)的角色,通过专业团队、科学设备、创新技术以及严谨体系,确保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监控。2014年,康师傅投资5亿建设的食品安全与创新研发中心,用业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年均350万次多达1500余项指标的检验检测来捍卫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康师傅方便面车间,全自动化流水线24小时持续工作。在高科技运用方面,康师傅也一直走在行业前沿,自2015年起投资3亿元建造了FD冷冻干燥工厂,让消费者享受高品质美味。此外,康师傅饮用水“八道净化工序”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确保康师傅饮品在业内的创新工艺及品质。
用航天品质对接传统饮食文化,“航天精神中华行暨康师傅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启动仪式”的圆满落幕,意味着梦想新征程的正式开启。
(王薇)
我来说两句